close

中國文學史上一個讓人嘆息的現象,就是當代中國人最為敬重的大詩人杜甫在唐朝沒有名氣,唐朝的詩壇看不起杜甫,也不愿理會杜甫。但是,在唐朝滅亡之后,一個戲劇性的變化發生了,杜甫逐漸走出了低谷,開始獲得名聲。而且,他的名聲還越來越大,最后,杜甫走上了中國文學史上的頂端,成了冠軍級別的詩人。那么,這個戲劇性變化是如何發生的呢。在這篇文章里,我就和網友們做一番探討。首先,我要強調,泛泛地說唐朝人不喜歡杜甫的詩篇,并不準確。準確的說法應該是——唐朝喜愛詩歌的人不喜歡杜甫的詩篇,但是,在唐朝人中,有一個特殊的階層卻喜歡杜甫的詩篇,這個階層就是寒士階層。眾所周知,在中國歷史的前期,包括春秋戰國、漢魏,兩晉南北朝,只有貴族階層才能讀書。至于普通老百姓,是和讀書無緣的。然而,到了唐朝,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出現了一個新的社會階層,就是寒士階層。寒士階層有三個特點,一個特點就是手里沒有多少錢財,近乎于窮人;一個特點就是有文化;一個特點就是信奉儒家學說。實際上,杜甫就屬于寒士階層。應該說,唐朝的早期統治者就已經注意到了寒士階層。無論是唐太宗,還是唐高宗,乃至于武則天,都認為,寒士階層雖然窮困,但能量非常大。只要發揮寒士階層的能量,有助于穩固李家王朝的統治。唐朝的統治者之所以大力推廣科舉考試制度,實際目的就是為了讓寒士階層進入政權系統,為李家王朝效勞。寒士階層既然有文化,就能夠讀書。為了能夠考中科舉,還必須多多讀書。所以,在有唐一代,形形色色的寒士都是喜歡讀書的。還需要強調的是,在唐朝,并沒有現代意義上的分頁碼的書籍,只有類乎于畫卷的書籍。當然,也沒有出版社,沒有印刷的書籍。寒士為了讀書,就只能抄書。通行的做法是,寒士們只要看到了一卷好書,就趕緊把它抄寫下來,再仔細閱讀。可以說,在整個唐朝,抄書成了風氣。就連朝廷的重要衙門秘書省也承擔了抄書的職責,朝廷甚至設立了一個特殊官銜“校書郎”,管理抄書。而且,校書郎還是個重要官職。如果有誰能夠當上校書郎,那么,他將來肯定能當大官。大詩人白居易就當過校書郎,由此,白居易到了中老年,當上了大官。那么,寒士們都抄寫什么書籍呢?他們抄寫的是“子史經籍”,還有唐朝人撰寫的書卷。也正是在這個抄寫書籍的大潮中,寒士們關注到了杜甫的詩篇。寒士們很快就發現了,杜甫的詩篇與唐朝流行的詩歌完全不同。唐朝流行的詩歌都是通俗易懂的高級順口溜,而且都很短小。杜甫的詩篇卻顯得很深奧,而且篇幅很長。最重要的,杜甫的詩篇記錄了社會的風云和變遷,而且是以儒家學說作為指導思想觀察社會的。總之,杜甫的詩篇內容豐富,有很高的史學價值。換個說法,唐朝的詩人們不喜歡杜甫的詩篇,是因為他們覺得杜甫的詩篇寫得不好。但寒士們并不在乎杜甫的詩篇寫得好不好,他們是想通過杜甫的詩篇認識社會。于是,一個有意思的局面發生了。雖然杜甫的詩篇在詩壇上遭受冷遇,雖然那些官員詩人們百分之九十九都看不上杜甫,但是,寒士們卻熱衷于把杜甫的詩篇抄寫下來。他們想長期保留,長期閱讀,長期研究杜甫的詩篇。或許,有網友會提出問題:你說唐朝的寒士們喜歡抄寫杜甫的詩篇,有證據嗎?在這里,我可以說,我有充足的證據!首先,大詩人白居易提供了一個重要證據。白居易曾給他的好友元稹寫過一封信。這封信的名稱是《與元九書》。在這封信里,白居易明確表示,他曾經看到過一千首杜甫的詩篇。我請網友們注意,白居易給元稹寫這封信時,杜甫已經去世幾十年了。杜甫去世時,詩壇上沒有任何人理睬他,沒有任何人悼念他。杜甫是無聲無息地離開人世的。杜甫去世幾十年后,詩壇就更不理會杜甫了。但是,就是在這種局面下,白居易告訴元稹,他看到過整整一千首杜甫的詩篇!也就是說,雖然唐朝的統治者看不起杜甫,雖然唐朝的詩壇看不起杜甫,雖然唐朝的老百姓不喜歡杜甫,卻有很多人在默默地搜集杜甫的詩篇,抄寫杜甫的詩篇。白居易年輕時當過校書郎,他時時刻刻都在關注社會上抄書的情況。他親眼看到了,有很多人在抄寫杜甫的詩篇。這些人不是詩人,他們就是喜歡杜甫的詩篇。或許會有網友發問。在杜甫去世后幾十年,有人抄寫了一千首杜甫的詩,這個數目很大嗎?在這里,我可以做個比較。史學家們做過精確的統計,現如今,唐朝的第一等詩人王維留下來的詩篇有400首。唐朝的第二等詩人王昌齡留下來的詩篇有180首。唐朝的第二等詩人岑參留下來的詩篇有384首。唐朝的第二等詩人孟浩然留下來的詩篇有260首。唐朝的第二等詩人王之渙留下來的詩篇有6首。唐朝的第二等詩人王勃留下來的詩篇80首。我們敬重的大詩人李白留下來的詩篇有1000首。大家看到了吧,在唐朝,王維、王昌齡、岑參。孟浩然、王之渙、王勃的名聲遠遠超過杜甫,但他們留下來的詩篇的數量,卻遠遠不如杜甫。只有李白留下來的詩篇數量能和杜甫相比。這樣的比較是很有意思的。名聲大的詩人詩篇流傳下來的不多,沒有名聲的杜甫反倒流傳下來數量巨大的詩篇。其次,據史料明確記載,在杜甫去世之前,在江浙一帶就出現了高達六十卷的杜甫詩集。我們回顧杜甫人的生履歷,他在二十歲至二十三歲去過江浙。年紀大了以后就再也沒有去過江浙。耐人尋味的是,雖然杜甫沒有再去江浙,在江浙一帶卻出現了六十卷的杜甫詩集。按照常規,唐朝的一卷詩往往有五六十首詩。六十卷的杜甫詩集匯集的詩篇應該在三千首左右。最后,據史料明確記載,在四川,出現過二十卷的杜甫詩集。這二十卷詩集也應該有上千首詩篇。我們知道,杜甫在四川生活過很長一段時間,還留下了成都杜甫草堂。遺憾的是,杜甫跟四川的詩人們處得很不愉快。他總覺得四川的詩人們不理解他,也不喜歡他的詩篇。然而,不管四川的詩人們是否喜歡杜甫的詩篇,有一大批四川人卻在默默地搜集杜甫的詩篇,而且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我還要指出,這些耗費了巨大精力財力搜集編輯杜甫詩篇的人顯然不是詩壇上的詩人,而是詩壇以外的人。因為他們只是把杜甫的詩集搜集起來,抄寫成卷,卻從來沒想到宣傳杜甫,贊揚杜甫,推廣杜甫。所以,杜甫在生前全然不知,社會上有很多人在關注他!杜甫只有一個感覺,就是唐朝的詩壇不喜歡他,不理會他。所以,杜甫悲嘆,他沒有知音。我們可以設想,如果杜甫知道,在長安洛陽地區有人抄錄了他的上千首詩篇,如果杜甫知道,在江浙地區有人為他編輯了六十卷詩集,如果杜甫知道,在四川有人為他編輯了二十卷詩集,他肯定欣喜若狂,他就不會嘆息沒有知音了。這里就有一個問題了。既然唐朝的詩壇不喜歡杜甫,不理睬杜甫,詩壇之外的寒士們是如何看到杜甫的詩篇的?對這個問題,我是這樣推測的:杜甫有一句名言:“走萬里路,讀萬卷書。”這兩點,杜甫都做到了。杜甫的一生都在到處奔走,他去過的地方實在是太多太多了。我們看杜甫的詩集,他在詩篇中引用了大量的典故。這正好表明,他看過的書也太多太多了。但是,杜甫不是藏書家,他怎么會看了那么多書呢?只有一個可能,他走到哪里,就探尋家里有藏書的人,他借書看!我們不能忘記,杜甫當過朝廷的左拾遺,也就是說,他當過皇帝的近臣。他還有檢校工部員外郎的官銜。在唐朝,員外郎相當于司局級官員,屬于高官。所以,杜甫不管走到哪里,只要宣布,他當過皇帝的近臣,他是員外郎,就足以讓各地的寒士、甚至中小官吏、中小財主肅然起敬。寒士們、中小官吏們、中小財主們會把自己抄寫的書籍借給他看。當然,作為回應,杜甫也會把自己的詩篇亮出來,請對方閱讀。不言而喻,寒士們、中小官吏們、中小財主們未必是詩人。但是,他們只要看到杜甫的詩篇,就會認定,杜甫的詩篇反映了唐朝的盛衰,包含有深刻的思想內容,是很值得抄寫下來的。他們也就抄寫了杜甫的詩篇。當杜甫辭別抄寫者之后,抄寫者又會把杜甫的詩篇轉給朋友閱讀。朋友也會抄寫。就這樣,杜甫的詩篇也就不脛而走,廣泛傳播開了。最終,出現了這樣的結果,杜甫在中年以后就離開了洛陽,離開了長安,再也沒有回過洛陽,回過長安。但是,在長安洛陽當官的白居易卻表示,他看到了上千首杜甫的詩篇。杜甫在二十五歲以后再也沒有去過江浙,江浙卻流傳了六十卷杜甫詩集。總之,雖然杜甫在唐朝的詩壇受到冷落,唐朝的詩人們百分之九十九都不喜歡杜甫。但在社會上,寒士階層卻熱衷于抄寫杜甫的詩篇。結果,雖然杜甫籍籍無名,一生悲涼,杜甫的詩篇卻大量保留下來。這也就成了杜甫未來走出低谷,獲得盛名的物質基礎。唐朝的李氏皇族不喜歡杜甫,唐朝的官員詩人們不喜歡杜甫,唐朝的老百姓也不了解杜甫,當然也不可能喜歡杜甫。但是,讓人嘆息的是,唐朝滅亡了。中國進入了五代十國時期。應該說,五代十國時期是中國最糟糕、最混亂的時期。在那近百年的時間里,中國的文化一落千丈,文學更是落入低谷。杜甫在唐朝沒有名氣,到了五代十國時期,就更沒有人理會杜甫。杜甫的知名度達到了最低點,近乎于零。史學家們曾經全面審視五代十國末期的詩壇,結論是,在五代十國的末期,人們只知道李白、白居易、王維、高適,已經完全無人談論杜甫,杜甫在詩歌界徹底消失了。幸運的是,五代十國總算結束了。趙匡胤和他的弟弟趙光義最終統一了中國,建立了宋朝。中國又恢復了統一。史學家們又研究了宋朝初期的詩壇。結論是,在宋朝初期,仍舊無人理會杜甫。在這里,我們得說一說宋太宗趙光義了。眾所周知,趙光義的名聲是不太好的,因為他背負了一個可怕的傳說——殺害了他的哥哥趙匡胤,篡奪了皇權。這個傳說是真是假姑且不論。我們應該承認,趙光義是個有頭腦的皇帝。因為他特別看重文化,他要扭轉宋朝初年文化衰落的局面。為此,他聚集文人學者,編輯了一部大型文學典集《文苑英華》。《文苑英華》于公元983年編輯成功,其主要內容是唐朝詩人的詩作。對《文苑英華》的編纂成功,宋朝的文人特別高興。他們感覺,這是一個信號,意味著中國文化、中國文學要復興了。但是,當文人們翻閱《文苑英華》時,不禁大吃一驚!卻原來,在《文苑英華》中,排第一的是白居易,輯錄了他的286首詩篇。排第二的是李白,輯錄了他的246首詩篇。那么,排第三的是誰呢?任何人都沒有想到,做夢都沒有想到,竟然是杜甫!輯錄他的詩篇也是246首!至于王維、岑參、孟浩然那些詩人,被輯錄的詩篇遠遠不如杜甫。一開始,文人們感到奇怪,唐朝人是看不上杜甫的,《文苑英華》為什么輯錄了如此多的杜甫詩篇呢?文人們想了想,驟然醒悟過來——《文苑英華》如此看重杜甫,顯然出于趙光義的旨意。趙光義認為,杜甫是個了不起的詩人!也就是說,唐朝的皇帝不喜歡杜甫,宋朝的皇帝趙光義卻喜歡杜甫!至于趙光義為什么喜歡杜甫,原因也很簡單。趙光義面對唐朝的滅亡,面對唐朝滅亡后五代十國的大混亂,有很深的感慨。他希望好好研究唐朝滅亡的原因。如何研究唐朝滅亡的原因呢?仔細讀一讀杜甫的詩篇,就能有所領悟。宋朝的文人都是聰明人。他們認為,既然宋朝的皇帝看重杜甫,杜甫就是了不起的大詩人!唐朝人看不上杜甫,是犯了大錯誤!也就是說,以《文苑英華》編纂完成為開端,杜甫翻身了!此后,宋朝的文人們開始全力關注杜甫,研究杜甫。同時開始著力于編輯杜甫的詩集。此中最成功的當屬一位叫王洙的大文人。他花費了很大力氣編纂杜甫詩集。到了公元1039年,王洙編成二十卷本的《杜工部集》。這部詩集收集了1400首杜甫的詩篇。而且,由于宋朝的印刷技術完全成熟。王洙還大力印刷《杜工部集》,送進書店銷售。從此以后,杜甫的詩篇就在社會上廣泛流傳了。文章寫到這里,或許又會有網友提出問題:你在前面說,在宋朝初年,杜甫的知名度達到最低點,那些編輯《文苑英華》的文人們是如何找到杜甫的詩篇的?我的回答是,這是因為寒士階層大量抄寫了杜甫的詩篇。趙光義編輯《文苑英華》,是發了公告的,要求全國的臣民貢獻自己抄寫的書籍,由朝廷挑選。宋朝的喜歡藏書的人們紛紛把自己抄寫的書籍提供給了朝廷。由于寒士們抄寫了大量的杜甫詩篇,《文苑英華》的編輯們也就看到了杜甫的詩篇。再說王洙編輯《杜工部集》。王洙是宋朝著名的文人,也是宋朝的高官。他跟《文苑英華》的編輯們關系密切。顯然,他跟那些編輯溝通過。是那些編輯把搜集到的杜甫的詩篇交給了王洙。王洙才得以編輯出版《杜工部集》。面對皇家《文苑英華》對杜甫的高度評價,面對內容豐富的《杜工部集》,宋朝人開始熱情評價杜甫,贊揚杜甫。杜甫的名聲也就越來越大了。最終,宋朝人達成了共識,唐朝最偉大的詩人有三個,就是李白、杜甫、白居易。后來,北宋滅亡,南宋接班。在南宋時期,杜甫的聲望進一步提升,達到了家喻戶曉的程度。到了南宋末期,人們只要說到杜甫,就是五個字的評價——偉大!了不起!我們總結一下吧。杜甫是公元770年去世的。他去世時,沒有名聲,悲涼蕭條。唐朝皇帝看他不順眼,官員詩人們不理會他。然而,在整整三百年之后,杜甫突然聲明顯赫,被宋朝皇家看重,被萬人尊崇了!歷史繼續前進、到了明朝,杜甫的名氣更大了。人們給杜甫送上了“詩圣”的桂冠,把他的詩篇稱之為“詩史”!到了新中國,杜甫的詩篇編入了中小學課本。這樣一來,只要是中國人,就沒有不知道杜甫的。杜甫的名聲達到了最高點!面對杜甫命運的起起伏伏,我們可以有很多感悟。比如,文學是復雜的文化現象。一時間名聲顯赫的作家,未必永遠顯赫。一時間聲名寥落的作家,未必永遠蕭條。在這里,我想說的是:一個作家,只要他的作品反映了社會的真實面貌,反映了社會的發展規律,他早晚能夠成功!即使暫時沒有成功,將來也必定成功!我還想說,凡是想當作家的人,都應該認真地學習杜甫!

#NEWS_CONTENT_2#

WED989VI458EMLOEF44EF8EF


國際書展經濟學人高雄哪裡訂國際書展TIME時代雜誌南投哪裡訂國際書展Business Traveller南投哪裡訂國際書展科普雜誌台南哪裡訂
商管財經雜誌台中哪裡訂 2020年遠見雜誌新客戶訂購價 美國time時代雜誌列舉大陸十大山寨品及哪裡訂time時代雜誌? 2020年Business Traveller高雄哪裡訂 國家地理雜誌新客戶訂購價 讀者文摘,訂閱送禮?為何超多人都愛看,全世界最多讀者的雜誌? 2020年Fortune台南哪裡訂 國際書展VOGUE新客戶訂購價 這樣訂閱亞洲週刊好便宜?時代雜誌+科學人雜誌,送六大好禮? 遠見桃園哪裡訂 國際書展遠見雜誌南投哪裡訂 遠見雜誌訂閱送 熱門3c產品? 時代雜誌,拓展國際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博客來採購團 的頭像
    博客來採購團

    博客來採購團

    博客來採購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